发布日期:2024-09-14 01:12 点击次数:90
近年来,以“黑客追回被骗资金”为名的二次诈骗案件频发,多地受害者因轻信此类虚假服务,导致财产损失进一步扩大。以下是此类陷阱的运作模式、典型案例及防范建议,综合各地警方通报和案件分析整理:
一、二次诈骗的常见手法
1. 冒充专业角色
诈骗分子伪装成“黑客”“网警”“维权律师”等身份,声称能通过技术手段拦截资金或入侵骗子账户,诱导受害者支付“手续费”“激活费”“保证金”等。例如,广西贺州的小美因轻信“黑客需10%手续费”的谎言,被骗3200元;宁波的小美被假追款团队以“账户冻结需刷流水”为由骗取3600元。
2. 伪造成功案例
通过伪造转账记录、提现截图或“其他受害者”的推荐,营造追款成功的假象。例如,有骗子以“澳门内幕消息”为幌子,诱导王某充值投注,初期小额返利后卷走9万元。
3. 利用心理弱点
针对受害者急于挽回损失的心理,谎称“资金已追回但需解冻”或“涉及案件需验证流水”,进一步套取资金。典型案例中,有受害者因多次充值无法提现,最终损失高达37万元。
二、典型案例分析
1. 游戏交易陷阱
浙江宁波的小美在游戏账号交易中被骗1800元后,通过搜索找到“有偿追款团队”,对方以“账户冻结”为由骗取二次转账3600元,最终报警。
2. 冒充同学诈骗
广西贺州学生小美遭遇QQ好友借钱骗局,损失800元后,在小红书发布求助信息,被假网友诱导扫码支付“手续费”及多次充值,累计被骗3200元。
3. 虚假投资清退
江苏郑某被诱导通过购买“证券”方式办理P2P平台清退,缴纳40万元“罚金”后发现被骗;苏州吴某因轻信虚假投资平台退款群,损失14.6万元。
三、防范建议
1. 第一时间报警
遭遇诈骗后,保留证据并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,切勿自行搜索“追款服务”。
2. 警惕“非官方渠道”
任何通过社交平台主动联系、要求私下转账的“黑客”“律师”均不可信。警方明确表示,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或网络办理资金解冻。
3. 核实身份与资质
若需法律帮助,应通过正规律所官网或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查询律师信息,避免轻信他人提供的“成功案例”。
4. 加强防诈意识
学习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相关内容,警惕“清退回款”“内幕消息”等话术,不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非官方APP。
四、警方提醒
各地案件显示,二次诈骗往往比初次诈骗危害更大。公众需牢记:所有声称能“技术追回”“快速退款”的服务均为骗局,唯一合法途径是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