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1-21 13:58 点击次数:154
在遭遇网络诈骗后,受害者往往急于追回损失,但此时若轻信网络上自称“黑客”“维权专家”或“网警”的追款服务,极可能陷入二次诈骗陷阱。以下是综合多案例与警方提醒总结的正确应对方式及风险警示:
一、警惕二次诈骗的常见手法
1. 冒充黑客或技术团队
骗子声称能通过“入侵平台”“拦截资金”等技术手段追回款项,要求支付“定金”“技术费”或“服务器费用”。例如,广西贺州的小美被诱导多次转账3200元后遭拉黑,佛山的小文也被以“黑进账户”为由骗取押金。实际上,正规黑客不会冒险从事此类非法活动,且诈骗资金往往已被转移至境外。
2. 伪装维权机构或律师
假称可起诉诈骗账户持有者或通过法律途径协商退款,但需先缴纳“手续费”“保证金”等。江苏吴某因轻信此类广告损失18万元,珠海高女士则被“维权律师”骗取70余万元。实际上,诈骗账户多为非法购买,追责难度极大。
3. 假冒网警或反诈中心
伪造警方证件、工作视频,谎称需“配合调查”或“解冻资金”,诱导受害者向“安全账户”转账。例如,章先生在AI平台搜索追款方法后被假警官骗取保证金,而王女士因轻信“追回中心”再次被骗1万元。
4. 虚假成功案例诱导
在社交平台、论坛发布“已追回”的虚假截图或推荐联系方式,利用受害者焦虑心理实施诈骗。有案例显示,骗子甚至伪造银行到账记录,再以“解冻”为由进一步索款。
二、被骗后的正确应对步骤
1. 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
2. 冻结账户与资金拦截
3. 拒绝任何“付费追款”要求
4.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
三、防范二次诈骗的关键建议
1. 提高警惕与信息保护
2. 理性认知技术追款的可行性
3. 关注官方反诈宣传
网络诈骗后的二次骗局往往利用受害者的焦虑心理,通过伪造身份、技术术语和虚假承诺层层设套。唯一可信的追损途径是警方立案侦查,任何脱离正规流程的“快捷追款”均为骗局。牢记“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泄露”,方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。
上一篇:没有了